2007年公布的“百家姓”排序中,何姓是19个大姓之一(中国科学院排序第18位,国家公安部排序第17位)。中国大陆的何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 1.17%,以四川、广东、湖南三省最多。就全国分布而言,何姓“南方多,北方少”。
关于何姓来源,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:何姓乃韩姓“音讹而来”。唐代林宝《元和姓纂》载:“周成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,子孙分散江淮,同音,以韩为何,遂为何氏。”南宋郑樵《通至•氏族略》载:”何氏,姬姓,唐叔虞裔韩王安,为秦所灭,子孙分散江淮。韩音讹,以韩为何氏。
史载,公元前230年,秦灭韩。韩国人的一支就近“逃亡”至江淮大地(一 般指安徽江苏)。因江淮口音“韩” “何’音同,经年累月,这支韩姓人便“将错就错”,以“何’为姓。故而古代典籍有“何姓自韩姓出”、“自古韩何是一家”之说。
近十年来,也有不少海外和港澳台何氏联谊团体认同何姓来源于“指河为姓”,中国内地也有部分何姓人对此说确信无疑。此说主要要依据《浈阳水木记》 中对何瑊‘指河为姓”的记载。该古文对何姓来源记叙颇详。但极具传奇色彩。
何姓乃“音讹为姓”,抑或“指河为姓”,有待专家学者们进一步研究。
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:何姓在江淮大地“风声水起”之后,曾出现七大郡望(即七大名门望族),其中以庐江郡(安徽庐江)、东海郡(山东郯城)、陈郡 (河南陈县)三大郡望著称。古联“东海家声远,庐江世泽长”,从侧面反应了何姓郡望情况。
由于“永嘉之乱”,何姓人从晋朝开始南迁,成为“入闽八姓”之一。
唐代中期以后,何姓人大量“向南移”,尤以入闽浙者多,后又从闽浙逐渐迁徙赣、粤、桂、琼、湘、鄂、川、陕等。